维生素D作用的基因与非基因途径

维生素D影响肌肉功能的机制尚未明了,可能通过基因调节和非基因调节两种途径。1, 25(OH)2D被转运进肌细胞细胞核内,与核内的VDR结合并导致受体本身构象发生改变,后者和维甲酸X受体(retinoid X receptor,RXR)形成异源二聚体(VDR-RXR)从而发挥作用。VDR-RXR可以增加VDR锌指结构与DNA的相互作用,增加某些特定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,其靶器官主要包括肠道、骨组织、甲状旁腺、肾脏等。VDR-RXR也参与调节VDR、CYP27B1、CYP24A1等基因的表达,并在DNA修复、细胞分化、细胞凋亡、代谢和氧化应激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。VDR是少见的无需配体结合也可以发挥基因调节作用的核激素受体,可以自身形成同源二聚体(VDR-VDR)调节基因表达,VDR-VDR对基因的表达多起抑制作用,如小鼠VDR基因发生突变后会表现为自发性毛发脱落。

维生素D作用的基因与非基因途径

暴露于1, 25(OH)2D后,VDR在细胞核和细胞膜间易位十分迅速,因此VDR很有可能在调节基因表达的同时,还通过非基因调控方式介导了一些细胞内的迅速改变,例如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。其非基因调控的实现依赖于完整的微管系统和小凹结构,一旦使用秋水仙碱和甲基环糊精分别阻断这两个结构功能后,VDR的易位即被破坏。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,VDR会自行由胞浆进入细胞核内,继续发挥其基因调节作用。不仅1, 25(OH)2D浓度对VDR的分布有影响,而且结构高度可变的1, 25(OH)2D分子本身可以发生构象变化,介导VDR发挥基因调节作用或非基因调节。研究发现,相对来说结构更平面的顺式结构[1, 25-(OH)2-lumisterol3]更容易介导非基因活性,而反式结构[1, 25-(OH)2-dihydrotachysterol3]更倾向于发挥其基因调节活性。虽然许多文献中已经报道了维生素D的众多非基因调节活性,但究竟其重要性如何、维生素D作用于肌细胞的具体机制目前仍未完全了解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